时间:2023-10-09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李杲昕、安琪
喜报 | 我校8位师生在首都教育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征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征文活动中喜获佳绩
时间:2023-10-09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李杲昕、安琪
近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组织开展的“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首都教育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征文活动获奖名单公布,我校8位师生喜获佳绩。
附中教师李肖雨荣获高校教师组一等奖
声乐歌剧系教授张天彤荣获高校教师组二等奖
国乐系2021级本科生孙千壹荣获高校学生组二等奖
声乐歌剧系2020级硕士研究生周晓帆荣获高校学生组三等奖
管弦系2020级本科生陈一茗荣获高校学生组三等奖
钢琴系2020级硕士研究生焦梓欣荣获高校学生组优秀奖
国乐系2022级本科生尹佳妹荣获高校学生组优秀奖
教育学院2022级本科生苏畅荣获高校学生组优秀奖
征文活动在学院党委领导下,由党委宣传部统筹,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共同组织。自今年四月启动以来,全校各二级单位认真组织、广泛动员,师生踊跃参与、积极投稿,共征集师生征文作品91篇。学校组成专家评审组进行初选,并按要求上报,最终我校8位师生的征文在此次活动中获奖。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 李肖雨
脱贫攻坚是与贫苦展开的战斗,是真正惠及人民的一场非凡战役。在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庄严而神圣地宣告,我们经过接连奋斗,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字字铿锵,而这背后的底气,却是无数共产党人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走出的脱贫路,一人一把锄头用力凿开的贫困墙。学生时代的一段支教经历,让作者亲眼目睹了这场伟大战役中可爱的人们,他们不为盛名而来,不为低谷而去,用自己的言行践行了共产党员的担当。正如黑暗中指引道路的那盏星火,给人以启迪,以深思,以力量。
《共唱乡音给党听——民歌颂华章 建功新时代》 张天彤
本文从我校学生社团“新山歌社”指导教师的视角出发,以该社团的创办与发展为线索,抒发了新时代传统音乐教育工作者在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通过身体力行的教学实践去领会把握民族复兴这一时代主题。作为“新山歌社”的指导教师,作者以自身成长经历的回忆为起点,表达了个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心声;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记述,讴歌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非凡成就;通过总结教学心得,抒发了作者赓续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奉献力量的信念与决心。
《一滴水里见太阳》 孙千壹
一把二胡、一本字典、一段故事……回首来路漫漫,矢志不改初心。一滴水可以映出太阳的光辉,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才会如此壮观,普通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会如此之高。
《“艺”心同行新时代》 周晓帆
文章以“何为青年一代的初心使命”“何为国音学子的责任担当”“何为广阔人生的前路所向”的“三问”为思路主线,讲述了新时代发展中青年一代的历练成长以及作者作为艺术院校学子的使命感召与深切思考,进而启发对于未来征程昂首阔步的展望及梦想。
《又见故乡槐花开》 陈一茗
文章以老院子中的大槐树为线索,生动笔触与实际经历相结合,通过两棵槐树的变化,从侧面展现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非凡成就和伟大变革,更体现出了当地人民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切感悟和深刻体会。
《奋进新时代争做支教学校里的“太阳”》 焦梓欣
乡村振兴是通往民族振兴的天梯,志愿者服务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梯,支教工作是志愿者自身成长的阶梯。”文章以作者参与支教志愿服务为切入口,号召研究生们“走出校园、走进乡村、认识中国”,在实践中丰富经历、磨练心智、锻炼才干,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贡献国音研究生力量。
《锦 州》 尹佳妹
非常荣幸能让我的家乡以如此别具一格的方式被更多人认识与熟知,我想锦州这十年的变化只是国家发展道路上一道美丽的缩影。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争取能为国家和家乡日后的发展继续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 建功且看青年郎》 苏 畅
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过程中,我一次次的被触动到:回顾建党以来的百年艰苦历程,经历了多少风雨才得今日的一片彩虹;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所焕发出的鲜活的政治生命力与刀刃向内从严治党的惊人决心都是举世瞩目的。激动之余,恰吾辈少年,生逢其时,自当砥节砺行、扶摇直上、大展宏图!
组织师生积极参与此次征文活动是我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举措。国音师生在征文活动中生动描绘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身边的典型故事,用生动真挚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落地生根,展现了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自信姿态和高昂斗志,以实际行动表达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国音力量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