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5-25
来源:中国乐派研究院 作者:刘学梁
“中国乐派研究”系列专题讲座之《几时凤还巢——中国音乐传承中文化能力的无意识获得与专业资本的形成》在我校举办
时间:2021-05-25
来源:中国乐派研究院 作者:刘学梁
5月19日下午,由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研究院、中国音乐研究基地主办的“中国乐派研究”系列专题讲座第八场在教学楼208教室举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林小英,为师生作题为《几时凤还巢——中国音乐传承中文化能力的无意识获得与专业资本的形成》的学术讲座。中国音乐学院副校长黄虎教授、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理论研究院院长毕明辉教授、中国音乐学院教育学院院长郭彪教授作为与谈人和特邀嘉宾参与本次学术讲座,中国乐派研究院院长刘嵘教授担任主持人。
讲座分两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由林小英教授进行主题发言;第二个环节是与谈人与主讲人对谈。讲座开始前,刘嵘教授对林小英教授的学术成就等做了简要介绍,并对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讲座伊始,林小英教授先抛出中国音乐传承中四个令人深思的问题:第一,民间传承的味道、感染力是如何孕育和表现出的?第二,如果时间投入对院校传承来说还可以补足,那么有些乐种的民间传承何以能傲视院校传承乃至院校学生必须去民间馆阁班社长时间“取经”?第三,民间高手在解决现代性上是自然而然的吗?第四,民间高手的专业资本与特定的民间音乐环境有哪些共生属性?
其后,林小英教授结合对两所音乐类院校师生的访谈、课堂观察,以及八个传统音乐馆阁、班社的考察,对中国音乐传承中文化能力的无意识获得与专业资本的形成进行了深入思考。她从“民间传承的经验性维度”“多线性”,与“多声性”、艺术经验、音乐训练的自由投入,及对“场”的依附性、文化市场的形成和维系、“音乐性占位”、专业资本等多方面深刻阐释了中国传统音乐独特的专业性和感染力,并进一步探讨中国音乐传承的核心问题。随后,林小英教授指出院校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及初步解决方案和思路。她认为,由学科专家指认的院校传承通过合适的技法来确认音乐发展,为民间传承进入院校传承确立了合法性,但同时也错失了部分在地化音乐。对于整个中国音乐研究来说,音乐理论也许缺乏足够的基础,亦即本体论未满。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提供一个将中国音乐内部的所有品种连接起来的基本理论,这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
在对谈环节中,黄虎、毕明辉、郭彪、刘嵘教授结合自己的学术经验和学术研究先后表达了个人的学术立场和观点,并提出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最后,林小英教授针对所提问题进行了回应。
此次讲座是一场学术大餐和思想盛宴。学者间的对谈不仅展现了他们深厚的学养、求实的态度,更是为“中国音乐传承”这一命题在当下语境中的思考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作为2021年“中国乐派”的首场讲座,《几时凤还巢——中国音乐传承中文化能力的无意识获得与专业资本的形成》为中国音乐文化传承提出了新问题,构建了新理论框架,探索了新研究路径,极大地拓宽了我校师生的学术视野,令在场师生受益匪浅。
“中国乐派”系列讲座以中国乐派研究为核心,与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艺术学、美学等多学科频频进行对话及开展合作,通过问题讨论引领创新,彰显我校建设高水平研究性大学的决心与动力。